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薛敏,是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领军人物,甚至可以说是他逆转了我国CT机受制于人的局面。
在他创业成功之前,国内一台终端CT机要两千万,核磁共振设备也需要三千万,百姓去医院检查一次动辄数千元。
但随着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到来,这一切的变化来的太快,设备价格减一半,医院采购成本降低,百姓检查的费用也在降低。
薛敏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国外资本对此又是什么反应?
01 二十年前的国产高端医疗设备
二十年前,国内三甲医院和县城医疗机构用的设备清一色都由国外生产,西方资本凭借着垄断优势,从中国赚走天价医疗费。
上海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回忆称,当时北京、上海的大型医院里,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装备几乎为零。
而且西方医疗巨头还分不同的价格来卖,卖给中国的设备价格更高,而卖给美国的则要便宜许多,这分明就是在变相压榨中国人。
本着为国争光的想法,薛敏学成回国之后,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名叫迈迪特的公司,主要项目就是生产高端医疗设备。
薛敏这次创业刚开始还算成功,迈迪特公司生产出的设备也很亮眼,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继续扩大生产时,国外巨头来了。
国外的医疗巨头担心迈迪特会给他们带来竞争,于是就断供了迈迪特的核心零部件供给。
迈迪特当时虽然能生产高端医疗设备,但核心部件有很多都是国外生产的,一被巨头断供,迈迪特也就很难发展了。
在巨头的打压下,薛敏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而告终,他被迫放弃了迈迪特公司。
虽然这次创业是失败的,但也让薛敏更加看清了掌握全部核心部件的重要性,这为他第二次创业积累了众多的经验和教训。
02 创业之路,打破“国产=低端”的偏见
2010年,54岁的薛敏第二次创业成立联影医疗,当时国内已经深刻注意到了高端医疗这块短板,所以这次薛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国内有很多精英和人才也加入了联影医疗。
联影医疗首先把重点放在磁共振以及分子影像这些关键领域,中国科学家们为了提升质量,每一个零件,每一个参数都会严格要求。
不仅如此,联影医疗还派驻科学家前往供应商沟通,要求供应商做好每一个具体的细节,这种对于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,甚至还引发了供应商的不满情绪。
经过一百多天的艰苦奋战,联影医疗在影像上总算是取得了突破。
薛敏对此激动万分,他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,所以就做了设备的第一个“使用者”,用右脚拍出联影医疗的第一张影像图。
在薛敏的带领下,联影医疗从无数次失败中走向成功,因为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,薛敏能依靠的只能是独立自强。
当联影医疗历经艰辛推出第一台CT机时,薛敏亲自上阵为患者检查身体,他熟练的操控着机器,用真实的数据打破了人们对于“国产医疗设备=低端”的偏见。
国外巨头为遏制中国的国产化进程,所以他们在私底下达成合作关系,想通过专利壁垒来封锁联影医疗。
03 打破垄断,医疗设备国产化时代已经来临
对此薛敏早有应对措施,他认为想要联影医疗走的更远那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,通过自主研发专利来打破壁垒,从而让国产化成为可能。
多年的努力下,联影医疗用实力挺起了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脊梁。
截止2024年末,联影医疗已经取得专利超过9300项,其中超过八成属于发明专利,世界首款2米PET/CT就是由联影医疗创造出来的。
市场份额上,以高端CT为例,联影医疗已经对西门子、飞利浦两家巨头实现反超。
核磁共振3.0T,联影医疗与西门子、通用电气形成新的“三巨头”,而飞利浦则退居第四名。
在PET/CT领域,联影医疗更是处于遥遥领先状态,40%的市场占有率让国外巨头望尘莫及。
如今联影医疗的地位已经不是随意就能撼动的了,国外巨头已经失去垄断市场的机会。
联影医疗的超高端CT在价格上要低一半的价格,国外巨头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已经很难玩的过中国的国产设备。
从零到一的过程,中国人用自立自强和自主创新,诉说着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崛起之路,在未来,我们不仅要向全面国产化进军,还要扩大到全球市场。
参考资料: 1、中国纪检监察报:从全部依赖进口到多个世界首台国产CT的硬核逆袭 2、新浪财经:薛敏15年创新成医疗装备“破壁者” 联影医疗崛起市值超千亿批量造富 3、人民日报:国产高端医疗器械,对标世界一流
北京股票配资平台,股宝网配资,9688策略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