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马嘉豪
“那时候一心只想上前线打‘鬼子’,从来没想过会不会牺牲……”在重庆市合川区狮滩镇五通村,住着一位已经102岁的抗战老兵——乐体全。
乐体全
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,封面新闻来到这位百岁抗战老兵家中,通过他的记忆,重温枪林弹雨、为国赴难的荣光。
16岁参军报国
“一心想上前线”
1923年2月,乐体全出生于四川合川(今重庆合川)。幼年时,乐体全和母亲,跟着行医的父亲一起到垫江生活,一家人的生活虽谈不上大富大贵,但也美满。
展开剩余86%乐体全13岁时,父亲不幸去世,他便与母亲相依为命。1939年,刚满16岁的乐体全被“抓壮丁”,加入了驻防在四川邻水的陆军新编29师87团。此时,全面抗战已经爆发。
“那时候日军飞机对重庆实施全面大轰炸,一心就想上前线,打‘日本鬼子’。”乐体全回忆说,不久,他所在的部队开拔上了前线,但他因为生病住院,错过了这次上前线的机会,也与自己的第一个大部队“走散”。
病愈后,乐体全跟随新的大部队来到泸州,之后他多次向上级申请上前线。“一次、两次、三次,终于在1943年春夏之交时,我被编入中国远征军运输十八团辎重部队,如愿踏上了去往前线的征程。”说起自己多次申请上前线的经历,乐体全颇为感慨。
“遇到‘鬼子’就战死,遇不到就活着。”这是老人多次提及的一句话。他说,那时候的自己并没有“害怕”的意识,生或死并不重要,一心只想上前线保家卫国。
乐体全
维系“抗战生命线” :
粮食、武器、弹药啥都运
中国远征军开赴云南,进入中南半岛,准备狙击日军,为英军解围。乐体全跟随部队从泸州出发,经过了贵州毕节,云南昆明、下关、平浪、祥云等地,距离前线战场越来越近。
辎重部队的任务虽然不是直接与日军正面硬刚,但他们守备的运输线同样重要,是“抗战生命线”。
“我们的任务就是运输物资,粮食、武器弹药、炮弹,什么都运,基本上天天都有任务。”乐体全说,那时条件艰苦,又是在大山里,山下就是水流湍急的怒江,整个运输过程全靠人力背和骡子驮。
“怒江的水是红的,漂着弟兄们的帽子……”回忆起1944年反攻战役时,年逾百岁的老人声音微微发颤。而他所在的运输团,正奉命支援、强渡怒江。
“子弹‘嗖嗖’钻进脚边的泥,噗噗作响,溅起的泥点都是热的。驮着弹药的骡子被爆炸声惊得发了狂,嘶鸣着就往江心跳,连人带牲口眨眼就被卷进红得发黑的急流里,连个泡都冒不出来……”这些画面令老人无法忘怀。
就在他奋力拉扯另一匹受惊骡子的缰绳时,一个尖厉到足以刺穿耳膜的呼啸声破空而至。几乎是凭着本能,乐体全猛地向前扑倒。紧接着是炮弹“轰”地掠过他的头皮,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咫尺响起……
“炮弹爆炸后的气浪死死地把我按在地上,灼热的气流瞬间烧焦了我的头发,皮肤也被烧伤,碎石、泥土、滚烫的弹片雨点般砸在身上。”当令人窒息的硝烟稍稍散去后,乐体全挣扎着抬起头看到,刚才站立处附近,一棵碗口粗的树被齐刷刷削断,燃烧的残枝就倒在不足他一米远的地方;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硫磺味、血腥味。
“我摸了摸自己的头,确认脑壳还在脖子上,大致动了下手脚,没有缺胳膊断腿的,真的是劫后余生,我居然活下来了。”老人边说边抬手虚抚头顶,“再低一寸,怒江就是我的埋骨地。”
乐体全的纪念章(部分)。
第一次直面日军:
开了“莽撞”的一枪
让乐体全记忆最深的,是他第一次直面日本侵略者。
一次运送完军粮返程时,乐体全听到密林深处骤然传来女子撕心裂肺的哭喊。他循声拨开浓密的树叶,看见几名日军正撕扯一名农妇的衣裳。
“血往头上涌。”乐体全说他顾不得多想,抠响了‘汉阳造’(当时中国军队用的步枪)的扳机,“对准最近那个日军士兵的后背就是一枪!”
中弹的日军扑倒在地,另外的人惊愕回头,“他们‘哇呀’怪叫着拔枪朝我冲来。”老人回忆说,“我扭头就往密林深处钻,子弹‘噗噗’打在身后的树干上,树皮乱飞……”
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,乐体全在藤蔓荆棘中拼命奔逃,“那是我这辈子开得最‘莽撞’的一枪。当时脑子里就一个念头,不能看着同胞遭难。跑的时候,腿肚子都在转筋,林子里树枝刮得脸生疼。可要是再选一次,那枪,我还是得开,就算只吓跑日军,也算值了。”
解甲归田安度晚年
“现在是最好的日子”
1945年8月,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,乐体全所在的部队也在云南就地解散。经过多方辗转,这个经历过生与死考验的22岁年轻人回到了家乡重庆。
“我母亲已经去世了,是我以前的同学帮忙变卖了家中的物品后安葬的,我只有一个人了。”乐体全说,后来与妻子结婚后,他也就留在了妻子的老家合川狮滩镇,一直住到现在。
如今,百岁高龄的乐体全和小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。老人说现在“这是最好的日子”,因为和平、安宁给了他安享晚年的从容,不用再经历曾经的兵荒马乱、生死离别。
乐体全位于合川狮滩镇五通村的家。
狮滩镇五通村内的一处两层小楼里,乐体全静静地依在堂屋的躺椅上,看着喜欢的电视剧,在家中照顾他的儿媳妇忙前忙后,准备午餐。
“我最喜欢就是看抗战剧,看打‘鬼子’,看着电视剧里面的场景就想起我们以前的生活,现在的生活真的太好了。虽然腿脚不便不能走哪去,但是心安。”老人欣慰地说。
记者手记:
趁着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,我们得以接触到分散在城市各个“角落”的抗战先辈们。
青年时,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奔赴战场、保家卫国。年老时,他们回归故里、安享晚年。
八十年光阴荏苒,乐体全老人已经年过百岁,尽管时间侵蚀了他的身体,但他始终不忘曾经的烽烟岁月,始终牢牢记得,浴血奋战是为了换得民族昂首。
如今的盛世,正是他们当年所愿。历史将永远铭记,我们也将永远感激。
发布于:四川省北京股票配资平台,股宝网配资,9688策略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