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通讯员 阮智愚 方盈颖 徐逸森
咸宁市通山县闯王镇,地处通山县南部,因相传明末农民起义首领闯王李自成殉难于境内而得名。1999年9月,通山县宝石乡、高湖乡合并,名为闯王镇。
近年来,这里种植的一种砂梨正加快走出深山,俏销市场。这种砂梨被冠名“闯王”梨,于2019年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。
闯王砂梨能走多远?近期正值梨子集中上市销售期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探访。
“今年梨子大丰收”
“今年收成好,梨子大丰收!”7月24日早上6时许,通山县闯王镇汪家畈村的千亩砂梨种植基地,30多名采摘工人手提竹篮、身挑箩筐来到基地内,动作娴熟地采摘砂梨。一筐筐新鲜的砂梨,或被装袋打包运送到客户手中,或被送往冻库临时存放。
“本月中旬已经开园采梨,日采摘量可达两万斤,月销售量稳定在十万斤以上。”样样果业专业合作社是闯王镇种梨大户,其负责人郑亚娟说,此前开通的咸九高速,为基地农旅融合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据介绍,闯王砂梨因特殊砂质土壤和水文气候条件,加之多年的品种改良培育,梨品果形美观,皮薄肉白,肉质细嫩,汁多味甜,是消暑佳品。目前,合作社种植有鄂梨2号、翠冠、苏翠、黄金、秋月、金水和闯王梨等多个优良品种。
几公里外,刘家岭村的北山上,昔日的废弃矿山上,也有400亩面积种上了梨树。这是2019年返乡创业的“90后”新农人陈亚男打造的第一批高山梨园。
“公司承包了1000亩荒山,计划打造集中连片的标准化高山梨园。”作为通山县亚坦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,陈亚男介绍,闯王镇北山矿山荒芜多年,300米至400米的海拔适宜梨树生长,目前第一批梨树已经开始挂果,下一步将对梨园进行标准化改造,为后续机械化种植做好准备。
5个专业合作社带动散户200余个
据介绍,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,该镇就开始大规模种植砂梨,高峰期时种植面积达到近万亩。本世纪初,受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流失等影响,闯王砂梨栽种面积、果树品种、果实品质均下降明显。
近年来,闯王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,大力实施“闯王砂梨”品种改良,采取“村集体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,由村集体合作社主导,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形成了区域带动、基地示范、产业引领的发展格局。
目前,闯王镇全镇砂梨种植总面积达到3500余亩,丰产期可年产近1500万斤。扶持培育样样果业、亚坦农业、家友农场等5个大型专业合作社,带动全镇200余户梨农实现创收7000余万元。与此同时,推动砂梨深加工,拓宽砂梨产品销售链路,生产出梨汁、梨膏、小碗梨等产品,实现产销两旺,丰产期全年可实现砂梨衍生产品创收3000余万元。
擦亮“闯王砂梨”品牌
闯王镇党委副书记周冰清说,闯王砂梨先后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,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,“闯王砂梨”还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纳入全国《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》,汪家畈村(砂梨)荣获湖北省第一批省级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。
据介绍,闯王砂梨除本地销售外,还成功开拓武汉、黄石、合肥等地大型商超的业务市场,并通过电子商务销往全国各地。
“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,实现闯王镇所有砂梨基地升级改造和砂梨品种改良,并通过引进砂梨深加工等企业,进一步拓宽砂梨产品销售链路,同时打造砂梨小镇,挖掘砂梨相关配套旅游产品,进一步擦亮闯王镇砂梨特色品牌,打造亿元特色农业产业。”周冰清说,他们已在全镇试点建设100亩的“双臂顺行式”棚架梨,在汪家畈、宝石和坳坪等5个村建设8个冻库,可储藏4000吨左右。去年建成的集游园、生产、产品研发于一体的闯王梨谷,占地800余亩,建有电商直播基地、果园集市等设施,已成全镇砂梨精品示范园。
北京股票配资平台,股宝网配资,9688策略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