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间,秦国发起了席卷天下的统一战争,旨在将六国全部纳入其统治之下。在短短十年的神速征伐中,魏、韩、赵、楚、燕以及齐这六个国家相继沦陷,走向了灭亡。在许多人眼中,在那个时候的秦国几乎是不可能出现任何其他政权的。然而,历史的细节揭示了一个常被遗忘的重要事实,那就是在此期间,魏国依然存在于历史的舞台之上。
根据史书记载:“(魏君教)二十一年,二废君教为布衣,魏爵拜。”这里提到的魏君教的第二十一年正值公元209年,自从秦始皇完成统一,至今已有十二年光阴过去。那么,面对已经征服六国的强大秦国,为何秦始皇还会对魏国的存在置之不理呢?对此,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理由。
首先,魏国已经名存实亡,实际上无法对秦国构成威胁。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,魏国的实力明显下滑,几乎成为一枚被秦国控制的小棋子。其次,在秦国吞并其他六国的过程中,魏国选择了站在秦国一边,这表明魏国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,而是秦国的“盟友”。最后,秦始皇保留魏国的存在,也反映了他的一种战略考量,以示自己宽宏大量,能够接受一个弱小的国家共存于自我的强大帝国之中。
展开剩余48%追溯到战国末期,主要国家还都是众所周知的战国七雄。当时的魏国身为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,曾在公元前241年达到过其全盛时期。然而,随着秦军在公元前239年攻陷这一地区的最后据点濮阳,魏国实际上已经开始步入衰亡之路。而在这一年,魏元君被迫迁都至野王,正式成为秦国的附属国。
自从迁至野王以来,魏国的命运已经彻底被改写,魏国此时已成为秦国的忠实“盟友”,在战略上承担起了抵挡外敌的重要任务。可以说,魏国在秦国建立的防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尤其是其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保护秦国西部边境的前线军事据点。因此,魏国的存在也在某种意义上为秦国的长久稳定提供了安全保障,这或许就是秦始皇在征伐其他六国时,选择对魏国采取容忍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北京股票配资平台,股宝网配资,9688策略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