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别墅里面唱k,水池里面银龙鱼”
“我们这的憋佬仔,脖上喜欢挂玉牌”
……
对不起,这个夏天,如果你还没听过这两句歌词,恐怕就要被开除“互联网籍”。
这些咒语般的歌词,出自98年生的广东惠州新人rapper揽佬(SKY ISYOURGOD)。原先在乐评界小火的他,今年靠着《大展鸿图》《八方来财》《因果》等神曲在海外“火箭式”蹿红。目前以月听众数破400万的成绩超越周杰伦(300万),冲上了全球最大流媒体音乐播放平台之一的Spotify华语歌手人气的榜首,还在最近登上《环球时报》英文版的封面。
这股席卷全球,却又土嗨到洗脑、有人讨厌有人爱的旋律,很容易让人想起13年前的夏天,那一曲歌词魔怔、旋律洗脑的《江南style》。
拿揽佬和PSY(鸟叔)比,是因为他们的代表作都将成功人士的油滑腌入了味儿。具体点来说,若要将前者的音乐人格化,大概会是一个开虎头奔、戴金劳、出入高级SPA会所的暴发户,又或是《英雄本色》里用美钞点烟的小马哥。
揽佬/图源:@Views_Official
对于广大洋人来说,听懂几成歌词不重要,只要抓住个大概的意境,再佐以一个上头的beat,他们就能像吃了云南菌子,陶醉得“不知天地为何物”。
“Understanding 0% Vibing 100% ”(完全不懂,但气氛拉满),在《大展鸿图》MV的油管评论区,最高赞的回复如是说。
当走在流行工业前线的K-pop,还在为“闯美”犯难时,来自东方的神秘说唱,就这样以一种粗糙、野蛮、土嗨的狂欢模式,同步掀起了全球文化风潮。恐怕连刚发新专的小天王比伯,见状都要感叹一句“swag”(酷毙了)。
土到极致就是潮
“揽佬”起源于客家话,和粤语中的“捞仔”接近,带些暗戳戳的贬损。作为艺名却又顺口,好记,带点江湖气,和rapper玩世不恭的态度相称。
尽管成名,但揽佬的出身绝非“爽文”。在坊间的传闻是:他曾就读于四川传媒学院表演系,跟过组,当过电工,还在直播间卖过老干妈。最穷的时候,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,连付房租都要刷信用卡。
做说唱不一定有前途,但总在基层揾工,改命是肯定没指望的。于是2023年,发行完首张录音室专辑《顺风顺水顺财神》后,揽佬便辞职开始all in说唱。
对于非说唱爱好者而言,要想立马get到揽佬的创作谈不上轻松。他的唱法夹杂着塑料广普,像在大白天说梦话,自带一种“防伪标识”的微醺感。《大展鸿图》的MV里,他戴着墨镜、手串和金链子,有种刚签了上亿合同的自信。
这也正是为何,揽佬在海外吃香,在国内也有一些主流奖项背书(《八方来财》被评为去年网易云音乐中文说唱音乐奖的年度单曲),但提到他的音乐,网上仍存有争议,最常见的声音是“土”。
骂归骂,戏谑归戏谑,将任何现象级传播的音乐归类成“土”,恐怕都失之草率。或许更该问的是,为什么中文说唱养晦多时,偏偏是刚入行的揽佬成了班上最出息那个?
要正经分析揽佬的音乐,就得提到“孟菲斯说唱”(Memphis Rap),这种风格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南部,特色是廉价鼓机和低保真(lo-fi)音色,喜欢用同一段riff在人耳边摩擦,制造出鬼魅又迷幻的气氛。
说唱圈向来是有门户之分的,和追求高预算、精致编排、韵律感和叙事性的流派(如东岸的BoomBap)相比,孟菲斯说唱由于录音设备简陋,歌词内容常关涉暴力、帮派、毒品等元素,一直被框定为美国底层黑人社区的象征。
图源:Unsplash
到了揽佬这里,孟菲斯说唱和岭南风俗碰撞后,诞生了意外的、在中文说唱圈罕有的奇效。很多专业人士分析,虽然他的歌初听没什么营养,但在制作层面,尤其是对beat和flow的驾驭相当讲究且有水准。正是这种个性化的挪用,让他挣脱了刻板的“师夷长技”,得以确立起自身“国产21 Savage”(孟菲斯说唱代表人物)的形象。
与其将揽佬的成功理解为一种洞见性的美学选择,不如说是灵魂深处泛起的共鸣——美国地下青年的硬核直给,碎碎念式的节拍,成为划过大脑皮层的闪电,横跨数十载时空,击中了在另一个国度挣扎的后生仔。
同样值得玩味的,还有揽佬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,看似是AI随机缝合的产物,但细品便会发现,里面暗涌的白描功力和高度概括化的技巧,听感仿佛“跌入”了千禧年间粤语区的时政专栏,或者周星驰古惑仔等经典港片,比起同行们对票子房子马子流水线的供奉,简直活人感拉满。
揽佬
这倒也合理,毕竟,揽佬除了音乐天赋,最不缺的就是社会履历和生活化的素材。如果哪天他丢掉rapper的头衔,最适配的新工作可能是去《故事会》开个专题连载,继续用小人物的腔调,痛快瓦解掉主流、精英的话语垄断。
可以说,从编排、文本再到劣质PS做工的专辑封面,揽佬的“艺术人设”始终都是聚焦而完整的,且主打一个后现代拼贴。能将各色调味料掺入原创的嘻哈精神,炒制出时尚、有机的融合菜,这绝对是种本事,也是他独步乐坛的底气和自信。
在地文化宣传大使
长久以来,岭南文化在海外的输出离不开几种主要媒介:粤菜、流行文化(港片)、早期移民社群建立的宗祠和同乡会等等。如今,揽佬也靠着硬实力挤进了功勋榜。
在TikTok和油管上,翻跳“来财舞”已成现象级事件。有了AI施法,“揽教”的信徒不一定是普通人,也可能是侃爷(Kanye West)、公鸭(Drake)、喇嘛(Kendrick Lamar)等彼岸的大咖homie,甚至婴儿和猫咪。
很难讲官方对于揽佬“新晋文化大使”的角色,应当抱以何种心情和立场。但,如果要挑出一个值得做比较的对象,那五条人是肯定逃不过的。
五条人/图源:@五條人WUTIAOREN
对乐迷来说,这两者有太多共性:从边缘奇袭突围,受惠于市井、草根、接地气等标签,都有种脚踩人字拖出门的“广式”松弛感。那么揽佬的爆火,是否约等于“五条人的夏天”2.0?
答案恐有些微妙。五条人当年能出圈,很大一部分靠的是仁科和阿茂在综艺、采访中无死角的性格魅力展示。这两个既热爱“城市找猪”、又关心猪肉价钱的小镇青年代言人,活脱一副未经驯化的样子,社会学的触觉和神经格外发达,创作带有纪录片般粗粝、蓬勃的纪实色彩。
因此,当他们跑去贾樟柯的《风流一代》里演龙套,观众不会有丝毫违和感。另一方面,这种从海丰湿润、燥热的物候里滋养出的边境民谣,更像是个偶发的、猜不透摸不着的变数,是“只可意会”的浪漫吟游诗——在被赞美的同时,注定难拥有更大的舞台。
五条人在电影《风流一代》中客串
反观揽佬,身上有着更多被时代恩宠的特质,像极了你大舅转发到家族群的爆款小视频,或是短剧。比起取悦狭隘意义上的“文青”,他想要的是满足人们在动物园围观的好奇心,传递出看似矛盾、割裂的身份认同宣言。
A面的他,是传承中华文化瑰宝的博主,会将粤剧经典《帝女花》、潮汕童谣《天顶一粒星》、86版《西游记》的天庭BGM用作歌曲采样,也是朋友圈里那个打鸡血的创业小伙,为了“发财梦”求神拜佛,改名转运,鼓捣一切风水和玄学元素。
在B面,他则是敬业的毒舌评论员,上怼买绿化带争项目疏通关系的黑心企业,下踩沉迷借贷六合彩的赌鬼,几乎把珠三角和粤东地区之怪现状扫射了个遍,搭配上孟菲斯说唱压抑的氛围,堪称“古典恐怖大全”。
尽管歌词写得直白露骨,但对揽佬来说,他的出发点并非纯粹的diss抑或flexing(显摆),更像是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之际,趁兴吹下水,分享自己从小积攒的见闻。
揽佬/图源:@揽佬SKAIISYOURGOD
老广生意人,是个基数相当庞大、遍布全球各地的群体,也是地域性社会转型的样本。得了早年改革开放、经商下海的荫蔽,他们大都深谙人情面子上的规则,也是闯码头、逐商海的好手。但在血缘和宗族伦理的纠缠下,这种所谓的“成功学叙事”也不可避免沾了几分灰色。
回到根性上来讲,如果说五条人代表的,是在抽离了原有的生活经验后,于脑海中重新构建起“人”的乡愁,那么揽佬则承载着对“物”的想象,一种被时代催眠、浸泡到微有些发胀的幻梦。
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拜金和“浅薄”,却又几乎是无意识地,吐露了对“社会堕落”的反讽和不信任。正是这种既清醒又自洽的状态,在“阴间滤镜”之余,为一代人的精神狂飙留下了宿命式的写照。
中文音乐,出圈靠“抽象”?
迭代到2025年,凤凰传奇有了新的版本:那艺娜和揽佬。两个“乐坛紫薇星”的走红,堪称让人迷惑的年度文化事件。
他们在网上的前呼后拥,结合今年以来《跳楼机》等神曲的蔓延,无形间加固了那个悲观的论调:华语乐坛已经彻底没落,认真发歌无人睬,唯有抽象得民心。还有些听众会去周杰伦的评论区烧一把纸钱,呐喊“乐坛完蛋了”。
但要认真说开去,无论那艺娜还是揽佬,其成功并不具备绝对普适的参照意义。他们的音乐根植在时代情绪的眷顾和选择之上,更侧重于功能性、场景性,也因为内核够有“冲击力”,才能让舆论为之躁动。
从一个普通的湖北农妇,到“苏维埃帝国最后的玫瑰”,那艺娜的Diva之路,可谓精准诠释了当代年轻人对无意义的渴望。在前期,这种追捧多少还带有些审丑般的趣味,而今随着团队运作和包装的成熟,不少路人都被垂直圈粉,并体会到了“大龄养成系”的新鲜感。
同为“亚文化反抗先锋”的揽佬,没走全力配合、娱乐大众那一套,而是靠着“讲故事”来拉票,将自己的“岭南孟菲斯”品牌打响。
如同网友所说,以揽佬活泛的脑袋瓜,就算放着rapper不做去搞产品和运营,想必也会有番出息。他太懂得受众听到哪些内容,会被激出浑身鸡皮疙瘩,那就是普通人和财富、命理、卦象周旋的一生。
正是由于在社会流动性趋缓的当下,私有的判断和价值难被评估,加上过度思考带来的风险,人们才习惯了钻进某种集体性的身份图腾里,来重建掌控感和辨识出自身的坐标。这让人想到去年获网易云音乐中文说唱音乐奖的另一首年度单曲,“河南说唱之神”的《工厂》。
打工子弟的困顿,和南洋生意场上的左右逢迎,从描写阶层到审美似乎是相悖的,但在被互联网的语境润色后,都成了平凡人投射情绪的放大器,用来输出共鸣,为日常的吐槽和虚无找到支点。在这里,“抽象”有了被理解的可能。
自然,和受训经验丰富的传统偶像比起来,“素人网红歌手”总有些醒目的职业污点。那艺娜从早期的身份造假,到巡演现场假唱,没少给网友提供乐子。揽佬则被爆出私德有问题,前女友还下场写了首diss track。但在网上,调侃的比重更多,很少有人揪着类似的事不放。
那艺娜
这无关公众道德的认知,而是对于很多莫名走红的人,网友本就寄予了相当的包容度。在意义贫乏的环境下,他们的存在如一剂抗抑郁药,能带来暂时的解脱和慰藉。
对这些人而言,学会“与民同乐”,不介意被玩梗,编成各种辣眼睛的meme,是在互联网混出头的必备素养。在厌倦了苦大仇深的批判和口水拔丝后,人们需要的,也正是这种真诚、轻巧的黑色幽默,能瞬间撂倒对方辩友的严肃和尖锐。
对此,揽佬是足够聪明和有觉悟的。成名后的他,没有转身背叛劳动者,还在接受采访时辟谣“靠版权赚了1.2亿”,称目前只实现了外卖自由。
也有人看完视频,质疑说“都穿上Gucci了还演”。所谓富贵险中求,对于拿捏听众的爽点和痛点,揽佬有自己独创的心得,但爆款文写多了,总归难挡舒适区、套公式的诱惑,更甚还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。
揽佬
不过,现在担心这些还太早。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在烟消云散,新晋“华语一哥”要做的,不过是对着广大拼好饭用户伸出手:
来财,来财,管那么多干啥,跟着摇就完事了。
北京股票配资平台,股宝网配资,9688策略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