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硝烟里的坐标#1931年9月18日,日军蓄意制造“九一八事变”,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,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。短短四个多月,东北全境沦陷,数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。但中国人民从未屈服,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里展开游击战争,杨靖宇、赵尚志等英雄带领战士们以草根、树皮甚至棉絮充饥,用简陋武器对抗装备精良的日军,用生命诠释着“宁死不当亡国奴”的信念。1937年7月7日,“卢沟桥事变”爆发,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,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。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,国共两党放下分歧,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壮阔篇章。在正面战场,淞沪会战中,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的钢铁洪流,坚守三个月,打破了日军“三个月灭亡中国”的妄想;台儿庄战役里,将士们奋勇冲锋,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,极大提振了全国士气。在敌后战场,八路军、新四军深入日军后方,开展游击战,建立抗日根据地。1940年的百团大战,八路军发动105个团,对日军交通线和据点展开大规模破袭,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,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。在这场持续14年的艰苦抗战中,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。母亲送儿上战场,妻子送郎打东洋,工人捐钱捐物,学生上街宣传,不分男女老幼、不分职业阶层,大家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汇聚成抵御外侮的磅礴力量。佟麟阁、赵登禹两位将军在北平保卫战中壮烈牺牲,成为抗战中最早殉国的高级将领;“八百壮士”在四行仓库孤军奋战,用坚守展现中国军人的气节;普通百姓也用自己的方式抗争,有的为军队传递情报,有的掩护伤员,有的甚至拿起锄头与日军搏斗。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9月2日,日本签署投降书,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最终胜利。这场胜利,是中国人民付出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巨大代价换来的,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。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百年国耻,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,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如今,硝烟早已散去,但抗战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。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,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,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——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,视死如归、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,不畏强暴、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,百折不挠、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。这份精神,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。铭记抗战历史,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以史为鉴,珍惜当下的和平,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传承下去。
北京股票配资平台,股宝网配资,9688策略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